15. 居於此山
居於此山
呂玉貞
如果天主是如此超越,我們如何與祂建立關係呢?人又該怎麼敘述「天人合一」的旅程與境界呢?
聖師十字若望用《黑夜》、《靈歌》、《登山》、《活焰》這樣優美、但又讓人深感無從掌握的詩篇或概念來陳述。聖師大德蘭顯然是更想講清楚,但又深覺不夠深入,所以旋來轉去,像螺旋似的帶領讀者盤旋於探索的旅程,因而為我們留下了《自傳》、《全德之路》、《靈心城堡》…….。
「不能掌握」與「不可測」正是天主之所以是天主的本質,也是祂的魅力所在。現代修行與天主建立合一關係的人,他們又是如何表達他們的努力與體悟的呢?
《走進倫敦諾丁丘的隱修院》正是現代的隱修女試著向現代人解釋與主相遇、建立關係、合一的書,作者瑪麗.麥克瑪修女以非常清新、靈秀的筆觸,分享她的加爾默羅靈修體悟與經驗,在格窗內鼓勵格窗外的基督徒:不要害怕,在靈修的路上沒有人是孤獨的。正如她寫的:
「每個新世代對其存在的根據與核心,都貢獻了自己旅途中的經驗。在這條最孤寂的道路上,我們總不會是孤零零的。」(P. 34)
「加爾默羅會的諸聖被視為特別有幫助的證人,鼓勵著路途上的同伴,在旅途的每個階段,他們都能有所貢獻,支持猶豫不決的初學者,以及長途跋涉、歷經風霜的疲憊旅人」(P. 35)
在第一章「開始祈禱」中,修女寫下:
「大德蘭與十字若望,這二位受人公認的祈禱泰斗,都沒有提倡一個特別的方法。」(P. 52)
「大德蘭學會讓自己這樣祈禱:就是她忠於她對友誼的天賦-和『另一位』同在。『臨在』可以促使她達到理智和想像所不及之處。」(P. 54),聖師大德蘭自己這樣寫下:
「你們要盡所能地,和這麼好的朋友相守不離。如果你們習慣有祂在身旁……妳們到處都有祂。」(全德26.1)
「我渴望,且設法得到一個地方和一點時間,好使祂能和我在一起。」(自傳8.8)「我要求你們的,無非是注視祂。」(全德26.3)
修女接著解釋:「注視祂,並非意指造設一幅心靈的圖像,而是懷著信德和愛德,把注意力轉向從未片刻不注意我們的祂。(P. 57)
「不要以祈禱帶來的愉悅和滿足衡量其價值」(P. 67)
接下來第二章「祈禱是關係」;第三章「進入寂靜」;第四章「默觀的使徒工作」全書共分四章,瑪麗.麥克瑪修女用非常精簡、優美的文字陳述加爾默羅靈修的撮要。
除此之外,本書還有一篇非常優美的「跋:加爾默羅是花園」,就是在這個花園中,真實的個人與真實的天主相遇,「在這個豐收的的花園……無論流連何處,我最重要的體會是:生命、成長和真實。」(P. 189)瑪麗.麥克瑪修女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