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教友與靈修
教友與靈修
呂玉貞
我十歲時領洗,那是需要背要理問答的年代,記得其中有一條:問:誰是聖教會的元首?答:看不見的,是耶穌基督;看得見的,是接聖伯多祿位的教宗。這一條我印象非常深刻,因為竟然有一個人可以完全代表耶穌,真是不可思議。算來當時的教宗是若望廿三世,但是我第一個知道的教宗名號的是保祿六世。
後來我才知道若望廿三世是位偉大的教宗:召開梵二大公會議,還有他的一個很有名的論教會的通諭:慈母與導師。我不知道內容是什麼,但很喜歡這個通諭的名稱-教會是慈母與導師-真是又慈愛又有智慧。有時候「愛」可以很簡單,只要很確定愛的對象與本質就行了,其他的枝枝節節就讓它隨風去吧!我跟教會的關係就是這樣開始的。
一直以來,我像一隻悠遊於教會汪洋中的小魚,在其豐裕中生活、吸收養分、成長,予取予求怡然自得,許多事並不多想,因為已身在其中。
我現在所有的都是從教會大團體中領受、學習來的,但一經過我的吸收、運用、生活與實踐,它就變成是很個人的靈修,至於是否精進,全賴我的實踐是否確實。
當我有機會看到「慈母與導師」通諭時,非常喜歡它一開始就明示:天主公教,由耶穌基督欽定為萬民的慈母與導師,其目的是使世世代代投入她懷抱的眾人,充滿著完美的生命而獲得救恩。至聖的創立者,給其所創立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基礎──曾委以兩項任務:替祂生育子女;生了之後,還須教導並管束他們,以慈母的劬勞,照顧每人及全人類的生活。
不多不少-這就是我的聖召,我的靈修。
談到靈修,一方面我覺得很有安全感,因為有耶穌親自保證「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但卻也自卑於在教會的汪洋中,自己的器皿是如此粗劣、不堪,如此小,能裝盛的是如此少。
聖師十字若望和大德蘭都是非常忠於聖經和教會訓導的人,十字若望在攀登加爾默羅山的序言中,就如此說:「...我的一切協助中,賴主慈恩,我可以說是聖經,...如果我有什麼錯誤,是由於不夠明瞭聖經、...我無意偏離慈母教會的正確見解和道理。因為在此情形之下,不只對聖教會的命令,也對任何審斷此事更明理者,我完全順服和聽從。」
「我是教會的女兒」則是聖師大德蘭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