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玉貞專欄
一個平信徒與聖師十字若望和大德蘭交會的故事
42. 旗手.燈塔.火炬 - 訪鍾安住主教談加爾默羅聖衣會在嘉義教區建院
加爾默羅聖衣會應嘉義教區鍾安住主教及參議們的邀請,到嘉義縣 大林鎮沙崙建立她們在台灣的第三座隱修會院已確定,待建築執照核發 後即可開工興建了。
41. 他們的聲音傳遍普世
喜聞加爾默羅聖衣會要在嘉義大林沙崙建院,會院主保與大德蘭革 新修會後首座修院同,取名「聖若瑟隱修院」;沙崙則是嘉義教區首座聖 堂所在地,這應是天主祝福的組合。
40. 當陰影靠近時
關於「退休」這件事!之前我曾有過許多想像。 在入生的規劃上,退休絕非小事,早已在腦中盤算多年,自認為已 作足了心理準備,但實際的歷程與心情,卻完全沒按想像的那般呈現。
39. 秘密
我生長在非常僻遠的農村,環境非常單純,信仰也非常的簡單 ,只知道:天主愛我,我也要愛天主。直到二十歲左右,第一次看日本作家遠藤周作的小說「沉默」,才首次意識到,原來信仰在某種時空背景下,可以是非常磨人的考驗,愛天主並不那麼容易。
38. 良田佳禾
聖師十字望在「靈歌」中談到天主的三種親臨方式,其一是天主本質上親臨於所有的受造物,因為「如果缺少這個本質性的親臨,他們全都會毀滅。」所以「靈魂從不缺少這個親臨。」(靈歌11.3)基於這個教導,我們可以確信:只要有適當的引發與機會,我們將會有許多機會欣賞到肥沃的良田與碩美的佳禾。
37. 聖三麗沙的精彩靈修
為了迎接聖三麗沙即將於10月16日列聖的大日子,希望在這個慶典前,能對這位被稱為「梵二先知」聖女有較深的了解。於是利用中秋連假,在家中細讀由加爾默羅隱修會翻譯,義大利藉卜烈郁神父著的聖三麗沙的靈修觀「我找到了天堂」,它並不是新書,上智於1997年出版。
36. 也是相遇
信仰是一個旅程,旅程中會有各式各樣不同的相遇,出乎意料且精采萬分。
35. 聖三麗沙
很多年前的某一天,有位神父遞給我一張紙,說:「妳看看這首詩!」我一看,是一首翻譯的靈修詩,譯文不是很順暢,我說:「讀起來不像中文。」「我知道,所以才叫妳看,妳知道我只是半個中國人。」「喔!對不起!原來是您翻譯的。」於是,神父開始慢慢講解詩的內容。事隔這麼多年,詩的內容早已忘了,我只記得詩的作者是聖三麗沙,當年興致勃勃翻譯的是一位非常重視靈修神父,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比利時人。神父後來在旅途中病故於羅馬。
34. 疼愛
最近三年,我每天清晨五點半會到堂與一群朋友一起運動,同伴中有二位神父、幾位教友和數位小鎮上的居民,年紀最大的是八十幾歲的奶奶,最小的是越籍副本堂神父,才四十歲。
33. 神師
人心實在是個奧秘,一方面我們確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具體的感悟到它陰暗面的拉扯;另一方面,卻也了然於它的神聖,因為細心一點的話,在生活中,總也可以在某一些特殊的時刻,瞥見那神聖的光輝閃爍。聖師大德蘭在《全德之路》一書中,乾脆直接就說:「天主在哪裡,哪裡就是天堂。」(28.2)「天主坐在貴重至極的寶座上,那就是你們的心。」(28.9)問題是:有誰可以向我們指出這事實?並協助基督徒認真面對?
32. 那棵結實纍纍的美麗梨樹
2015年8月14日我和二位菲律賓朋友一起到西班牙的塞谷維亞,事先我們並沒有作任何觀光功課,我們是為聖師十字若望而去的,因為他的棺槨就在那裡。到了之後,我們才發現這是一座由河川、綠蔭、城堡所組成的美麗小山城,而且還是個頗負盛名的古城。
31. 讀經
我看書比別人慢很多,起初我還以為大家都跟我一樣,直到有一次與同學一起看佈告,同學已經看完了,我還看不到一半。以後與別人同看一份資料時,也常被發現我的閱讀速度明顯比別人慢很多。後來我才知道:別人是「看」,我是「默讀」。一直到現在,我仍保持默讀的習慣,改不過來。
30. 一條陌生的路
聖師大德蘭對教會有許許多多的貢獻,其中之一應是她為教會發掘了十字若望這個靈修奇才。聖師十字若望確實是奇才,他為後世的基督徒規劃出一張靈魂與天主的關係與合一上的藍圖,更闢建出一條很不一樣的靈修幽徑。
29. 圓桌聚談
我還有一個讀書會在任職的學校裡,由幾位想讀書、想聊天的老師所組成。我們沒有取特別的名字,就簡單稱之為「讀書會」,參加的人不多,只有4、5位,但沒關係,它存在的本身就是一個邀請,想來的人隨時都可以來。
28. 流動的對話
以我有限的福傳經驗,領洗率最高的,是應教友的邀請,為家中的親友或新進門的媳婦講道理,那是家族信仰的影響,萬事俱備,缺的只是建立個人與天主的關係,領洗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27. 盡心盡力
寫完「典範」之後,心情很複雜,一方面實在是很感謝天主,讓我在領洗後,學習如何度基督徒生活時,曾經有這麼具體的的典範在眼前,他讓我知道信仰的力量實在很大,足以憾動人心。另一方面卻也覺得心情沈重,因為,這個典範實在是太高,其高度是普通人抬起頭來、伸出手來、墊起腳來都搆不著的,會讓人產生自嘆不如、不知如何效法的困擾。
26. 典範
基督徒的生活是需要學習的,這也是為什麼教會會為我們舉薦那麼多聖人的原因。
25. 滿全
耶穌說:「我來,是為叫他們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若十10)生命的豐富經驗,有時會發生在極度痛苦的過程中,撕心裂骨但卻充滿復活的光輝,那是天主大能的光耀。
24. 關係
聖師十字若望的《愛的活焰》真是一本絕美的書,聖師雖然一再表示,有許多境界是不可言喻的。但他仍傾盡全力表達他所領悟的天人關係與合一,書中有一段描寫靈魂與天主的互動,真是美極了:
23. 欲望
我在與人分享天主教的信仰過程,一直有個困擾,那就是對「罪」的闡釋。
22. 渴望
貝多芬晚年耳朵聽不見,但仍創作出不朽的樂章,其中包括我們熟悉的「快樂頌」,就是那個時期的作品,因為奔放的的旋律旋繞於他腦中;舉世聞名的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內,七十歲以後曾一度因白內障失明,需借助於旁人幫他分辨顏料的色彩才能繼續創作,那時他畫出的色塊仍筆觸動人,因為繽紛的色彩深植於他心中。
21. 學習祈禱
領洗後,我那隸屬於耶穌會的匈牙利籍本堂神父,以他的身教教導了我二件關於祈禱的事。
20. 最初的祈禱
「如果靈魂在尋找天主,她的心愛主更是在尋找她」(焰3.28)這是聖師十字若望很有名的一句話。接著他繼續延伸「天主經常這樣行動,……祂引導和管理萬物,賜給萬物存有、德能、恩寵和恩惠,以祂的德能、臨在和實體支持萬有。」(焰4.7)
19. 皈依
我讀小學時正逢政府大力推行國語,學校嚴禁學生講台語。三年級時,一天班上有位同學帶來一本小書,她聚集了幾個人小聲用台語唸裡面的內容給我們聽,我覺得很有趣,因為從來沒看過有人可以直接把國字唸成台語,而且唸得那麼溜,同學說每星期二晚上,在村子裡有人教。那本小書就是:日常祈禱經文。
18. 好人
去年中秋節,一早我去菜市場一個老太太的攤位買東西,老太太只賣自產的水果,我挑了一些,老太太說:「今天是中秋節,賣妳便宜一點,明天就不是這個價錢了。」我問她為什麼?過節時東西不都比較貴嗎?她說:「每個月的初一、十五,我都會賣便宜一點。」她所謂的便宜一點,是一斤少10元,是賣價的五分之一。我一共買了二百多元,給了她五百元,她轉身從身後的小桌上取來她的錢包,我提醒她:「今天市場人很多,妳錢包最好隨身帶著。萬一掉了就不好。」「是的啊!」隨後她找給我三百多元。我告訴她多給我100元了,她很開心的告訴我:「妳人很好!很有良心!」我說:「一個、一個水果的賣,賺錢很不容易的!」她隨手又在我的袋子裡放進了二個芭樂。
17. 傳承
每一次讀聖師大德蘭的《全德之路》,除了內容之外,我還有另一種感動,那就是:全書到處可見她左一聲「我的修女們」,右一句「我的女兒們」。這是一本教導的書,更是一本傳承的書,在序言中,她就寫道:「我知道,自己並不缺乏愛和渴望,想竭盡所能,幫助我姊妹們的靈魂,在事奉天主上,日益精進。」聖師有這樣的認知與行動,真是後生晚輩的福氣。
16. 心在之處
貝多芬晚年耳朵聽不見,但仍創作出不朽的樂章,其中包括我們熟悉的「快樂頌」,就是那個時期的作品,因為奔放的的旋律旋繞於他腦中;舉世聞名的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內,七十歲以後曾一度因白內障失明,需借助於旁人幫他分辨顏料的色彩才能繼續創作,那時他畫出的色塊仍筆觸動人,因為繽紛的色彩深植於他心中。
15. 居於此山
如果天主是如此超越,我們如何與祂建立關係呢?人又該怎麼敘述「天人合一」的旅程與境界呢?
14. 愛的飢渴
我不久前換車,車上有很齊全的音響配備,交車的時候,業務員叮囑我許多事情(我哪能記得那麼多),其中包括他說已幫我調好一個很棒的電台。交車後,我一發動車,那個電台就自動播放,開始時我很不習慣,因為開舊車時,我一直沒有邊開車邊聽收音機的習慣,但因是新車,一時間也找不到開關在那裡,因此,從那時候開始,我聽了好多現在年輕人的歌。本來是強迫中獎,後來竟也真的想知道現在年輕都在吶喊些什麼?一段時間之後,我很驚訝的發現:
13. 愛與罰
有些事情聽來很有道理,想來好像也不難,但真在生活中落實,就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了。
12. 閱讀與實踐
「那位我提過的,在途中的叔叔,他給我一本書。書名《靈修初探》,論及教導收心祈禱……我很高興有這本書,並且下決心要全力奉行這條路……我讀得津津有味……把這本書當作我的神師。」(自傳4.7)
11. 漣漪
在我們的生命中,究竟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什麼樣的人是我們生命中的關鍵性人物?貴人?或只是過客?
10. 加爾默羅靈修書讀後感
只要是認真一點的基督徒,沒有不在祈禱這件事上大費周章的,大家都知道祈禱的重要,想祈禱、要祈禱,但就是不知要怎麼祈禱,於是大家就各憑機緣,在教會裡聽到什麼或學到什麼,就按表操課,百花齊放的結果,讓我們看到到非常多元的表達,但也可能造成許多迷思與陷阱。
9. 知
我說過,聖師十字若望與大德蘭的靈修教導,我已久聞多年,至於我何以仍如此驚艷於二聖的作品,我想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我是耳聞在先,而且幾十年之後才見原著,如果是早年就接觸到這些書,我不敢說也能有目前的驚喜與受益。「事事有定時」又是一例。
8. 見山不是山
我曾花了好長一段時間認真投入信仰培育的工作,從中學生到成人慕道班,從夫妻甜蜜週末營到平信徒訓練班,紮紮實實的忙了幾十年,其間也完成了一套自編的慕道班教材,不只自己用,還開班授課教人用,我樂在其中。因為我所有的養成,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福傳。可以學以致用,又有舞台可任我揮灑,那絕對是人生樂事。
7. 心
人最難安頓的,就是這一顆心,我認為人可以犯的最大的錯誤,應是在心中放置了不該放置的東西。
6.走過之後
加爾默羅聖衣會是我十歲剛領洗時,在還沒聽過、見過任何修女前,第一個聽到且印象深刻的女修會。我非常敬重這個修會,原因也許正是因為它是隱修會。「隱修」於我就是「神秘」,神秘意含著很多的敬畏,因此,一直以來,我只敢遠觀,就算有機會,也不敢、甚至不想近距離接觸。
5. 小白花
10月1日是聖女小德蘭的日子,是精修、是傳教區主保、是聖師,短短24年的生命,她是怎麼辨到的?
4. 獨處的空間
自16歲起離家讀書,我一直是住校或住在工作的地方。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但不知為什麼年紀越大越覺得需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強烈渴望獨居-尤其是在工作或聚會之後,多麼希望能獨處、沉澱。
3. 教友與靈修
我十歲時領洗,那是需要背要理問答的年代,記得其中有一條:問:誰是聖教會的元首?答:看不見的,是耶穌基督;看得見的,是接聖伯多祿位的教宗。這一條我印象非常深刻,因為竟然有一個人可以完全代表耶穌,真是不可思議。算來當時的教宗是若望廿三世,但是我第一個知道的教宗名號的是保祿六世。
2. 分享
我陸續看完加爾默羅聖衣會為慶祝聖女大德蘭誕生500週年所翻譯的一系列二聖的作品,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喜歡。他們不厭其煩的一再講解原則、精神與境界,每一次打開書,總有一種搬把小板凳坐在聖人前聽他們教導的感覺,二位大師的偉大在於他們不侷限每個人與天主交往的方式。前教宗本篤十六也曾說:「有多少人,就有多少路。」
1. 初遇
2013年7月,我在靜山避靜時,在中廊展售聖書的地方有一本書的封面吸引了我的目光-一位年輕外國修女的半面像。我走近一看,書名是《聖女大德蘭自傳》,再瞄一下旁邊,另有一本封面是位祈禱中的小男孩,書名《二種心靈的黑夜》,是聖十字若望撰寫的書,譯者同是加爾默羅聖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