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女大德蘭《全德之路》讀書會
聖女大德蘭默觀的理想
許桂美
(一) 前言:
天主恩賜每個修會不同的神恩,這神恩也是修會參與基督奧跡的特殊聖召,也是修會的使徒使命。如方濟會是效法貧窮的耶穌,道明會特別愛慕宣講的基督,而加爾默羅隱修會是完全獻身於默觀祈禱的修會,以默觀祈禱生活去親近及效法福音中祈禱的基督。在《天主教要理》(2718)論及默觀祈禱的使徒性質:「默觀祈禱就其使我們參與基督的奧跡而論,是與基督祈禱的結合」。聖女大德蘭對祈禱的定義是:「祈禱是單獨地與深知愛我們的天主,親密談心」,而這親密就是與天主進入深度結合關係,與主親密的友誼使祈禱和補贖更加取悅天主,並成了更有能力的使徒工具,大德蘭結合了祈禱與使徒傳教,她教導說,默觀祈禱應該以使徒精神為整個目標。所以,聖女大德蘭默觀的理想是內在的,也是使徒的。
(二) 《全德之路》這本書]
(二) 《全德之路》這本書:
《全德之路》是聖女大德蘭「指導靈修」的卓越精典著作,她清楚而卓絕地描述與主親密的默觀理想,及以祈禱和補贖作為達成使徒的目標,其中包括了加爾默羅教育的所有因素,以及祈禱生活的各方面,奠定了加爾默羅靈修基礎,所以,這本書被稱為加爾默羅靈修的「福音書」。
《全德之路》有二個版本,起初聖女是為她革新的第一座隱院-聖若瑟隱院的修女寫的,目的是教導修女們如何善度默觀祈禱生活,後來因革新工作擴大,以及當時傳來教會遭受迫害的消息,聖女看到修會的發展及教會的需要,將《全德之路》第一版本修正。所以,大德蘭是以自己生命經驗,且懷想著修女們的請求和教會的需要來寫《全德之路》,在書中,她就像老師、母親、姐妹、朋友般的親切、細心解釋正確的靈修道路,且不斷的邀請靈修朝聖者由默想到默觀,在收心靜默祈禱中尋求活水泉,亦即默觀。
《全德之路》可按其主題劃分為:聖女大德蘭默觀的理想、默觀的氛圍、活水泉及註解天主經等四個主題。整本書共42章,前三章描述聖女大德蘭默觀的理想,第一章和第三章談論與天主結合為基礎的使徒聖召;第三章強調默觀使徒工作的目標:為司鐸…等祈禱和作補贖。第二章專題探討神貧,乍看之下,似乎離題,實則不然,因為神貧是加爾默羅生活的一個基本原則,也是使徒生活必須有的部分。
[section_title title=(三) 神貧的精神]
(三) 神貧的精神:
今日的加爾默羅會是屬於托缽修會,所謂托缽修會就是除了尋求與天主結合之外,再加上使徒活動生活的修會,也被稱為使徒傳教修會,這修會生活方式是式建基於嚴格的貧窮上,不僅放棄定期收入、放棄對食物的擔憂,甚至連共有的產業也放棄,或縮減到最少的程度。聖女大德蘭在開始創立隱院時,對於修院放棄定期收入遵守嚴格的貧窮,起初是有掙扎的,她說「起初,當我開始創立這座隱院時…我並不想要外表這麼嚴格,又沒有定期收入的隱院;相反的,我盼望有可能什麼都不缺。」(全德1.1)雖然,上主有賞給大德蘭對貧窮的渴望,但她耽心的是,如果上主沒有賜給別人這渴望,會導致她們生活不快樂,及造成某些分心的原因。為此,她不斷請教神師,起初有神師不贊成她放棄定期收入,直到她遇到一位很有神貧的聖人方濟會士聖伯鐸.亞爾剛大拉,他對大德蘭分享很多神貧帶來的優點與好處,並鼓勵支持她。天主也在她祈禱中告訴她,建立守貧的修院是天主父和其聖子的意願,定期收入會造成心思混亂,祂向她保証,「凡守貧窮的,不會缺乏生活的所需」。(自傳35.6)
在《全德之路》第二章,聖女透過自身的經驗,為現時生活提出神貧的精神,「當所擁有的愈少,我的憂慮也愈少。…一有所需,上主立刻給予。」(全德2.3)在福音中耶穌教導我們:「你們仰觀天空的飛鳥,牠不播種也不收獲,也不在糧倉裡屯積,你們的天父還是養活牠們;你們不比牠們更貴重嗎?」 (瑪六25-26)」,「你們不要憂慮說:我們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你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這一切自會加給你們」(瑪六31-33)。為此,大德蘭要她的女兒們,雙眼緊盯著她們的淨配,渴望在各方面守好神貧:在房屋、衣服和說話上,而最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貧窮,也就是要在內心努力保有神貧。她相信而且確定,為主的利益而操勞的好修女,天主必會照顧她們。
聖女大德蘭說,修院的貧窮是實行使徒傳教的一個機會,這個使徒身分是以祈禱來幫助他人,她告訴修女們,不要憂慮人們的施予。天主會打動人心送來生活的必需品。她們應該很感謝天主,以其使徒身分的祈禱和善工來回報她們的恩人。德蘭隱修院內有個習俗,每天晚餐結束,唸出恩人們的奉獻後,共同為恩人祈禱。聖女大德蘭熱切地訓示修女們,要以她們的祈禱為恩人求得靈性的福祉,不是祈求財富和金錢,她說:「這世界正烈火燎原,…而我們向天主要求那些東西,豈不是在浪費時間嗎?萬一天主賜予所求的,在天堂上,我們豈不是少掉一個靈魂嗎?不是這樣的!我的修女們!現在不是和天主討論無關緊要之事的時候。」(全德1.5)
神貧是達到默觀理想必需的生活原則:聖女大蘭說「神貧是個寶貝, 世上一切好事,盡含其內。所有的德行都蘊含深度的神貧。…神貧包含許多德行(全德2.5)」,「神貧是我們的徽章……我們的旗幟上必須有這些徽章」(全德2.7-8),她更引用聖佳蘭說的:貧窮是修院的高牆。她渴望用來圍繞修院的,就是這些神貧、及謙虛的高牆。如果真的守好貧窮的話,端莊和其他一切德行會更形堅固,勝過非常豪華的院舍,這是千真萬確的。(全德2.8)
神貧是使徒生活必須有的部分:耶穌派遣門徒出外傳教時,祂交待他們,不要在腰帶裏備下金銀銅錢,因為工人自當有他的食物。教宗方濟各在去年世青文告中:「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瑪廿八19)與「神貧的人是有福的。(瑪五3)」是緊密相聯,因為他解釋說:「福音的貧窮是天國拓展的基本條件」。「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瑪五3)加爾默羅隱修士離開世俗一切,深度默觀祈禱生活,以神貧的精神在靜默、獨居、收斂和朝拜中,從非天主的一切中超脫,達到與天主的結合共融,處於如此的神貧境界,就好像已經生活於天堂,惟獨與天主相處。
「真正的富裕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能放下多少」,在這物資充斥、講求消費主義的現代世俗社會,人所想要的大大超過生活所需要的,要能放下、捨棄並守好神貧,對現代人確實是很困難的挑戰,而聖女大德蘭靈修的教導,好像濁世中的一股清流,喚醒人靈認識所追求的世俗事物及幸福是「短淺的目標」及「廉價的幸福」,而默觀祈禱生活可幫助人靈從物慾的束縛中解脫,讓人重新認識並找回生命的初衷。
[section_title title=(四) 默觀和使徒]
(四) 默觀和使徒:
一、深度的教會意識
聖女大德蘭開始創立隱院的起初目的,是希望找安靜的處所,使修女們更容易默觀,俾能發展自己與天主親密關係,及最終能見到天主。然而,因著深度的默觀生活,從她心中湧出前所未有的熱忱,這新的熱忱不只是關心自己修成全德而已,而是將全部精力奉獻給教會,就如她的詩:「我是祢的,我為祢而生,祢要命令我什麼?」,她深刻的意識到基督的奧蹟臨在祂的奧體『教會』內,在大德蘭的意念中,教會就是等同基督,反對教會也就是反對基督。因著深度的教會意識,致使大德蘭極為重視自己的祈禱生活經驗及報告,是否合乎《聖經》的真理及「教會主張」,她從自己生命經驗中得知: 「一個神諭,如果和《聖經》一致,則是具有來自天主的憑據。」(自傳25.13)為此,她不斷的請教博學者和神學家,她也順服地呈遞著作,接受審閱 。在《全德之路》的開端和結尾,她都提出巴臬斯神父為作品的審閱者,在書中,有兩次述說她順服教會宣佈的信仰。
二、使徒的熱忱
聖女大德蘭革新加爾默羅會為更嚴格、更專注於默觀生活的修會,是源自她的使徒精神,在她一次的地獄神見的恐怖神祕經驗,她告訴我們:「許多下地獄的靈魂帶給我極大痛苦。我確實認為,即使為了從令人毛骨悚然的折磨中,只救出一個靈魂,我也甘心情願忍受許多的死亡」(自傳32.6)「 看到這麼多靈魂失落,我的心為之破碎。…我實不願看到失落的靈魂與日俱增。」(全德1.4)當她聽到教會受破害的消息,她心急如焚的祈禱:「上主!請不要再容許任何傷害臨於基督徒。」(全德3.9)她清楚的知道,人的力量是不足以阻止這個傷害,「保護我們的是教會的力量,而非世間一般的武力。」(全德3.1),既然「教會的軍隊」是由傳教士和神學家組成的,她感嘆說:「身為女子,又如此卑劣,服事天主,又不能如我所願做些什麼。」(全德1.2)然而,這感嘆非冷漠、灰心,而是決心「去做我能力所及的些微小事」(全德1.2),這個「些微小事」,是要興起一支默觀的軍隊,組成德蘭的理想:小小的基督徒團體,她們該是主的好朋友,努力盡可能地奉行福音勸諭,且為教會的保衛者、傳教士和神學家度祈禱生活,這就是服務教會,服務基督的生活。所以她對她的女兒們請求:「啊!我在基督內的修女們!幫助我向天主懇求這事,這是妳們為何聚集在這裡的緣故,這是妳們的聖召!這些必須是妳們投身的事業,必須是妳們渴望的事,是妳們流淚的事;這些必須是妳們祈求的對象。」(全德1.5)她以真理引導鼓勵隱院這群默觀的修女們,完全獻出她們的生命,服務聖教會,她相信祈禱中的隱修女,能更有效地堅強危機中的教會,勝過軍隊的武力。
三、使徒角色
大德蘭將她所創立的隱修院比喻為作戰時的堅城要寨,而默觀者是旗手,既沒有武裝,又容易受傷,卻帶頭在軍隊的前面,旗手並非實際作戰的人,而是團結在君王旗幟周圍的軍隊,「如果他放下旗幟,戰爭就輸了」(全德18.5);大德蘭指出默觀使徒工作的直接目的,是為罪人們的歸化祈禱,為靈魂的得救祈禱。祈禱和補贖是使徒工作的內在工具。所以,加爾默羅會士使徒的身分,乃建基於熱心的內修生活,深度的默觀生活,祈禱不僅是一種神業,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德行,將自己完全投入基督的生活內,成為耶穌基督最親密的朋友,與天主這份親密的友誼,使一個人的祈禱和補贖更加取悅天主,使人成為聖心的疼愛者,那時的祈禱真的會具有大能。會士們以在祈禱中與基督親密的友誼,作為在教會中參與救靈與福傳工作的方法,為教會作最有效的服務。
[section_title title=(五) 為司鐸祈禱]
(五) 為司鐸祈禱
聖女大德蘭面對當時教會與基督徒所受的傷害,她深感不安,她決定要做她能力所及的事,即革新加爾默羅會,帶領會士們度嚴格的默觀祈禱生活,完全奉獻自己的生命,為光榮天主、為教會的益處,特別為那些為教會益處而工作的司鐸祈禱。所以,在《全德之路》第三章特別強調默觀理想的主要目的,為司鐸祈禱,藉著祈求所需的恩寵,幫助教會的使徒傳教。
司鐸職的崇高使命在於贏得群眾,帶領人靈歸向基督,而他們必須進入世俗與人交往,但又不能同化於世俗,就如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使。總之,司鐸投身的大戰場中,他們所需要的天主恩寵,不是一點點,而是至極的大恩。所以,我們必須祈求天主的是使這城堡的指揮官,在上主的道路上非常超群出眾。
聖女大德蘭指出為司鐸祈禱時,要祈求二件事:他們必須「是」聖的,以及在傳教的危險處境中,要保持神聖。第一,司鐸必須是聖的,因為, 一位聖人能完成許多事功,遠超過許多不聖的人。司鐸職務一切都和聖德有關,一位神聖司鐸的宣道會打動人心; 一位有光照的指導神師會使靈魂認出天主的旨意。為此,聖女大德蘭說,我們必須祈求使司鐸都是聖的。
第二,我們還必須求天主,使司鐸保持神聖,因為他們執行任務時,必須不斷地和世俗接觸。他們需要具備成熟的克苦精神,不要屈服於生活中的舒適及心思意念和榮譽的滿足;如果他們屈服了,就不再是超性生命的媒介,而是虛有其表的天主工具。
聖女大德蘭看到默觀祈禱生活在使徒工作的最好戰略,及看到司鐸在教會的地位,她把祈禱的主要目標轉向司鐸,她也要她的修女們把這事當成重要的責任,所以,她說:「妳們的祈禱、渴望、紀律和齋戒,如果不是為了我所提及的意向,妳們應該反省:妳們沒有在執行任務,沒有完成天主帶領妳們來到此地的目的。」(全德3.10)
「傳教活動,當從與基督親密的結合出發,藉以培養對天主對世人的愛德。」(梵二修會8)
耶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派你們去結果實,去結常存的果實」(若十五16),使徒工作是蒙主耶穌基督的召喚,為結常存的果實,必需與主緊密的結合,這關係就如耶穌所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條;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多的果實,因為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做。」(若十五5)。使徒工作,當從與基督親密的結合出發。然而,處在現代世俗社會,講求得是外在與行動,很容易讓人為了外在的各種活動,而忘記了使這一切活動產生結果的祈禱,也就是把使徒工作置於與天主結合之上。沒有祈禱就沒有善工,結合才是愛德的泉源。聖女小德蘭說:「沒有愛德的事工,或妨礙靈魂從生命之源吸取養分的事工,對於作為天主工具的人來說,只能是喪亡的原因。」
加爾默羅靈修引領人靈度默觀內修生活,進入信仰的核心,達到與天主密契結合,在默觀中,會愈加清楚自己在基督奧體中,每人所佔的獨特位置和所負責的獨特使命,進而堅守自己的崗位,完成自己的使命。而這內修生活中與天主交談的經驗,並不局限於隱院的圍牆內,或限於一小部分的獻身者的靈魂,他屬於教會且碰觸每個基督徒的內修生活。
[section_title title=(六) 結語:默觀的理想與生命終極的目的]
(六) 結語:默觀的理想與生命終極的目的
「人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對生命真正的意義及終極的目的省思,為現代忙亂無知的世代,許多人早已被功利、忙碌的世俗生活所淹沒,很多人不清楚活在世上做什麼?為什麼?要什麼?對生命目的不清楚時,人真的很迷失,以致於更陷入無止境的空虛、不滿足、不快樂。
「我是誰?」、「生命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在聖經創世紀已清楚告訴我們:「天主說:『讓我們照我們的肖像,按我們的模樣造人,叫他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牲畜、各種野獸、在地上爬行的各種爬蟲。』」(創1:26-27)我們是天主的肖像,我們的受造及生命是多麼尊貴崇高,我們生命的存在無非是親密地分享天主的生命和愛。梵二文獻:「所有基督徒都蒙召修成全的愛德,並度成全的基督徒生活」、「人性所以尊嚴,其最大理由,是因為人的使命是與天主結合,自出世之初,人便受到同天主交談的邀請…」(梵二現代19)。人之所以迷失,聖女大德蘭認為「一切的害處,在於不能真正了解天主就在面前,卻把祂想得好遠」,默觀生活能培養人靈對天主的覺察力,並在生命中很真實的經驗,我們內心深處與天主結合的事實。
聖女大德蘭的《全德之路》是個慷慨的召喚,她首先為我們擺出默觀的理想「為聖教會的利益完全完全犧牲自己,以此徹底地交付自己給天主」,達到與天主結合及肖似天主的境界,這就是我們生命的終極目標,要達到這崇高境界,聖女大德蘭以其親身經驗告訴我們,默觀祈禱生活是條捷徑,是安全的、最短的一條路,教宗方濟各在慶祝聖女大德蘭誕生500周年信函中,稱這條路為:喜樂之路、祈禱之路、手足相愛之路、時代之路。
[section_title title=(二)《全德之路》這本書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