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流動的對話

流動的對話

呂玉貞

以我有限的福傳經驗,領洗率最高的,是應教友的邀請,為家中的親友或新進門的媳婦講道理,那是家族信仰的影響,萬事俱備,缺的只是建立個人與天主的關係,領洗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其次是堂區慕道班,因為願意踏進聖堂的人,至少都有基本意願,想了解天主教的信仰內容,因此領洗率也不會太差。

1990年我到學校服務,這才慢慢發現在教會機構服務的人,或在教會學校讀過書的人,一般來說,除非有特別不好的經驗,否則雖沒領洗,普遍對教會的印象也都不錯,如果在以後的生活中能有臨門一腳的機遇,領洗的可能性也會比一般人高,我稱這種現象為「接棒福傅」,某人可能早年在教會機構服務,以後在堂區領洗;某生可能中學在教會學校讀書,以後在大學領洗。

2000年左右,有個機緣,讓我的注意力轉移到更大的一群人,那就是:親朋中沒有人是教友、他們也不曾與教會機構有過長期的接觸,或印象較深刻的美好互動經驗,我覺得這個族群應該也要有機會與他們對話。

聖師大德蘭說:

「請注意!上主邀請所有的人。既然祂是真理,我們無庸置疑。」(全德19.15)

「讀書會」正是與這些人對話的最佳平台。於是,我參與了一個讀書會,它有一個非常好聽又風雅的名字:「書客雲集」。

十幾年過去了,其間因搬家、調職的關係,使這群人分居台北、雲林、嘉義、台南等地,難得的是聚會時出席率依然穩定,人員雖稍有更替,但始終維持在十人左右,這是很適合分享的人數。每一次聚會都是舟車勞頓後的結果,因為珍惜不易的相聚,因此大家都有備而來,分享內容都很充實、精彩,這可能也與成員的背景非常多元有關,我們中有:商界大老闆、警界分局長、年輕的國小校長、地方藝文界大老、在職教師、醫師、地方喜慶名主持人、退休老師、教會機構的秘書,還有偶而來插花的縣議員和知青小農,男、女各半,最年輕的三十幾歲,最年長的七十幾歲,一年大約聚會四次,每次選讀一本書,因為大家夠熟、默契夠好,因此,只要人一到齊,當天的主持人一開始引言,即刻像火車推上軌,馬上進入狀況,每一次都可擦撞出很精彩的火花。

分享過程中,每個人以不同的生活經驗,拓展彼此的視野、豐富彼此的生命;大家在各自的領域中都很盡心盡力的經營,一旦到了聚會那天,頓時輕鬆了起來-卸下肩負的責任與壓力,卸下職場的裝扮,一身便服,一邊啜飲著當天隨意送上的飲品,一邊就著主題高談闊論。我們都不忙的要說服別人什麼,只是分享自己認為是心中最想說的話;我們去過幾次寺廟,品嚐出家眾為我們烹調的精緻素菜,我們也去過靜山探訪依納爵的弟子,到天主堂去向神父討咖啡喝;這是一群見過世面的人,可以坐在頂極餐廳享受美食,卻也可以圍坐在小吃攤上吃百元熱炒,一樣都吃得津津有味,只因為是和好朋友們在一起。

我常在心中想,這群人真是聖保祿的朋友:「知道受窮,也知道享受。」

這是一群很可敬、可愛的朋友,在各人的專業領域都有非常傑出表現,分享時不管讀那一本書,其實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獨一無二的背景、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醫界、法界、商界、教育界、藝文界各有論述,個人的宗教觀也常來參一腳,佛、道、基督宗教,甚至民間信仰影響下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這個團體中常會有很自然的交流,像一條小河,流動著對話,很可以感受到大家都很誠懇的、努力的在找尋安頓心靈的妙方。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習慣的稱謂,探詢生命的終極意義。

用聖師十字若望的話說,應是:

「對靈魂而言,天主仍是隱藏的:為此,對所有這些崇高的經驗,靈魂該視為隱藏的天主,且要尋找祂,一如尋找隱藏者,說:「你隱藏在那裡?」(靈歌1.3)

我好喜歡這群人,他們精明幹練,卻不失赤子之心;他們懂得人情世故,卻也力求自在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