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祈禱專題:辨識默觀祈禱
若望伽仙
若望伽仙很接近耶穌禱文傳統的起源;就是說,這種祈禱方式是初期基督徒進入沙漠時所修持的。他提倡使用聖詠69(70)的詩節,即日課經開始時誦唸的:「天主求祢快來拯救我,上主求祢快來扶助我。」不過,同樣地,其用意並非使之空掉修行的智慧,即默想的果實。
的確,如同若望伽仙所述說的,其中充滿如此的智慧:「這句短誦包括著:呼求天主救助災難,謙遜誠心的認罪,經常注意和發自敬畏的警惕性,承認自己的脆弱。它又表示信賴天主必將俯允自己的祈求,肯定天主將時時處處予以扶佑;因為不斷呼求天主保佑的,必不疑惑天主常在自己跟前。這是熱愛的呼聲,是呼救的號叫。當靈魂看到大敵當前,四面陷阱,不寒而慄的時候,因恐懼而呼救;或者發現自己日夜被敵人圍攻,如無天主救助,就勢必不能倖免,因而呼求救援。」[17]
這只不過是他精彩敘述中的一個概略部分,全文可自成一短篇的論文。這段精彩論述之後,他隨即勸告說,「的確,我們的靈魂要深刻記住這端短誦,反覆地唸,不停地默想,久而久之,養成堅決的信念,摒棄一切華麗的詞句,僅僅保留這一句簡單的經文。」[18]首先,按其普遍的涵意,「這一句簡單的經文」確實是非常豐富的;這是個只能達到的富饒,而非人一開始時就會有的。那麼,這個富饒是如何達到的呢?剛才提到的這段論述中,我們要注意一下,伽仙如何強調頭腦應藉著「不停地默想」而強化,之後才能「摒棄一切華麗的詞句,僅僅保留這一句簡單的經文。」這個動作也是經由默想而達到默觀的祈禱。
麥殷以伽仙作為他基本理論的憑據,倡導運用基督徒的「咒語」(mantra)。不過,雖然他採取伽仙所強調的「這一句簡單的經文」,我想質疑,他是否也同樣強調伽仙的另一論點,同時主張這句短誦含有豐富的修行智慧,有效地達成兩者間的平衡。對伽仙來說,短誦在有助於人達到默觀之前,是修行默想的工具。我則認為,採用聖經中的章節或語句,來幫助人達到默觀祈禱,而沒有首先確定,這句短誦已是其修持默想的專注焦點,或已是經過充分默想的濃縮精句,這樣似乎是不明智的。如此誦唸聖詠69:1,或任何章節和語句,而沒有讓豐富的意義和內涵發展,會導致許多人很快陷入乾枯耗竭,而達不到其正的默觀祈禱。
真正令人關注的是,在今日,許多人由於堅持他們的默觀祈禱方式,陷於乾枯耗竭之中。關於這方面,瑪格麗特.陶根(Margaret Dorgan DCM)的一篇傑出論著上談及這事,她觀察到:「人們受到赤裸的單純、神貧精神、信德之路(不同的說法)的鼓舞,略過必須有的各個初學階段。」[19]她繼續說,「過早的簡化,抑制成長並歪曲真實的單純化經驗,他們需要明智的指引,溫和地帶他們回到想要棄置不顧的初學時期。謙虛些,明智些,他們會從自身的經驗中明白初學階段的必要性。」[20]一般說來,凡願意用整個祈禱的時間誦唸一句明確經句的初學者,所誦唸的經句該是有意義的詞句,其含意能涵容他們內心及生活處境中的種種掙扎,能藉著默想而不斷充實。否則的話,必會跳掉「必須有的各個初學階段」,那麼,他們要達到天主前的真正默觀地位,實在是希望渺茫。
« 耶穌禱文 | 德行的成長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