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祈禱專題:辨識默觀祈禱
從默想到默觀祈禱
默觀祈禱是一種祈禱的方式,通常跟在默想祈禱之後。默想祈禱因反覆思想並活出聖經,而得到養育和支持。強調這個祈禱方式,雖包括運用心智,但主要並非著重腦袋的修持,是很重要的。「默想」這個詞的古早含意和喚醒觀念有關,但同時也和記憶及內心開始改變有關,惟有在日常生活的環境中活出這個改變時,才會達成變化內心。因此,人能默想耶穌基督的苦難,不只知道和理解而已,並且在記憶中牢牢記住,啟發人更加心懷慈悲,遇到生活事件時,能適時發揮作用。論到影響基督徒理解「默想」這個動詞的俗世背景,著名的中世紀學者若望.勒克萊克(Jean Leclercq)指出,這個詞的意思是以普遍的方式「去思想,反省,就像認識或思量;但不止於此,默想經常意味著和現實的,甚至和倫理的次序有密切的關係。意指思想一件事情時,含有實行的意向;換句話說,是人有所準備,事先在頭腦裡有預像,而去渴望,彷彿是事先做了這事,簡略地實行了。」[6]所以這個來自默想的智慧是相當實際的,有助於人存在得更好,活得更好。
接下來,勒克萊克作了一個比較廣泛的綜合:「先輩們認為,默想即是唸一段經文,『用心』學習經句的完整意義;就是說,用人的整個存在;用身體,因為口舌要誦唸出來;使用記憶,使之專注;使用理智,明瞭意義;也用意志,渴望付諸實行。」[7]按此默想的涵意修行,祈禱遂因之而來。這樣的祈禱可能是求恩、痛悔、朝拜、感恩或內心和頭腦上認為合適的任何表達方式。這個祈禱可能是說許多的話,也可能只說幾句話,而伴隨一些寧靜的時段。偶而,整個祈禱可能是寧靜的祈禱。
基督徒的傳統並不把習慣性的默觀祈禱作是另一種有待學習的祈禱方式,卻看作是經過默想和生活出來的一種祈禱的最後結果。人的錯誤傾向逐漸改變,一顆默觀的心遂陶冶成形;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和努力,並且,在這整個時期,還有聖神恩寵的助祐。為此之故,我認為,幫助默觀祈禱的技巧不該人人都採用。那些技巧有助於一位成熟的默觀者;但許多準備修行默觀祈禱的人,可能都會使技巧來祈禱。
不可否認的,人們在導入默觀技巧時,能有很深的體驗;他們可能有,不過,如果還沒有充分的成長,這絕不能繼續維持,形成習慣性的祈禱方式。記憶尚未完全充實,心態也還沒有足夠塑造成形;結果,頭腦和內心根深蒂固的老習慣會再重現。如果他們堅持下去,會以神妙的果效收場,且加以合理化,好似他們真的作了些什麼了不起的事。這是今日許多人腦袋裡的問題。
我願仔細探究默觀祈禱的性質,此乃默想祈禱發展的結果。關於這個單純的祈禱方式,以愛的心態持續維持,或以一個字或一句話表達那個心態,其特點是豐富的單純性。這個注視,或這句話,或者更徹底地說,這個心態是先前一切的總和,這和反省、記憶、變化內心及生活都有關係。確實是因為如此的豐富,因而深入達及單純,故能持續維持一種習慣性的默觀祈禱方式。
今日所發生的,雖說不是普遍性的,人們尚未充分或透徹地在各方面修行「默想」(指這個字的完整涵意),就給了他們這個總和。他們往往得到保証,能快速達到一種並非祈禱的空無狀態,這全是因為他們所得到的養育食糧沒有足夠的實質。
« 首頁 | 聖十字若望和聖女大德蘭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