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祈禱專題:歸心祈禱運動和基督徒的默觀傳統

來自東方的証詞

艾瓦格略是東方曠野經驗的重要呼聲,是教會最初的隱院教導。他在有關祈禱方面的綜合論述及其發展,已經廣泛地影響了東正教會。他的作品也被視為歸心祈禱的基礎根源。艾瓦格略五篇論及祈禱的文章,根據靈修的成熟及祈禱兩方面的逐步發展而寫的。這五卷分別為:修行篇(Praktikos)、Gnosticos、Kephalaia Gnostca、祈禱的篇章、寫給Melania 的信。每一卷都敘述並分析不同境界的靈修進程。我們發現,不同的層次中,要培養的德行不同,詮釋的靈修經驗和誘惑也不同,在每個層次中得設法得到的是什麼,等等。這些篇章的目的不只要人逐步漸進地應用,艾瓦格略還相信,在尚未預備好之前,我們甚至不該進入其中。

像這樣的逐步漸進和預備進程,在東正教內是獨一無二的嗎?決不!綜觀整本《教父選集》(Philokalia),這是一部東正教的靈修經典集成,我們發現,這個必需的逐步發展是標準的進程。例如,我們會發現,有的是祈禱的八個境界,有的則是靈修生活的八個心態。惟有到了最後的境界或心態時才是默觀之境。

或許有人會問,稍微帶點兒默觀也不對嗎?尤其是,如果一個人正修練德行和其他的祈禱方式時。根據《教父選集》,其中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根本起不了作用。尚未在內修生活建立深度基礎的人,默觀完全是遠不可及的。第二個問題是會有靈性上的危險:

神性的默觀,惟有立足於的崇高的成全境界的人,才能安全地接近,然而對尚未成熟的人,卻沒有好處。

最後,還有一個相關的說法,一個人甚至可以蒙受誘惑,相信自己正體驗灌注默觀的恩寵,然而事實上,卻可能來自其他自然的,或反自然的根源。

我們看到John Climacus的《登天之梯》(The Ladder of Divine Ascent)也有同樣的不放心。無須嚴格地比較,我們發現,惟有在天梯的最後一級,人才達到充分的淨化,足以修行默觀。天梯的第二十六級是關鍵性的,因為這裡敘述的是辨別神類的能力,就是說,具有靈性的能力,可以分辨出真的善或外表的善,是恩寵或恩寵的贋品。我們可以問,東正教的這個經典篇章所建議的祈禱,是給初學者嗎?或是給更進階的默觀者修行的?東正教的証詞幾乎是全體一致的,這個祈禱只限於給成熟和進階者,而且他們處於靈修導師的照管下。額我略‧帕拉馬斯(Gregory Palamas)寫道:「其誤用能造成嚴重的損害,傷及一個人身體與精神的健康。」,再者

「有些人不明瞭必會導致的損害,勸告所遇見的每個人獨自做此修行,好使他們的理智可以漸漸習慣於意識到天主,可以達到喜愛修行。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凡這樣做的人,終其一生,絕不會有任何的進步。」

« 歸心祈禱運動 | 來自西方的証詞 »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