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祈禱專題:辨識默觀祈禱
辨識默觀祈禱
柯雷納神父John Grennan OCD著
加爾默羅聖衣會譯
「我看著祂,祂看著我,我們很快樂。」這是亞爾斯本堂(聖維雅納)從老農夫聽來的解釋,那人花好多時間留在聖堂中,看來卻像悠閒無事的樣子。這個老人可能也懷著愛,向內注視心中的聖體龕,在那裡,他和主親密談心。
論是那一個情況,他的祈禱都可說是默觀的祈禱。雖然談到基督徒傳統中的默觀祈禱,有各種不同的經驗,本文中,我想說的是持續愛天主的心態。這個愛也能以朝拜、信德、痛悔、感恩等等方式來表達。但願明白這事能使本文的內涵更加充實,不過我不想超越這個範圍。在今日,幫助人修行默觀祈禱的技巧比比皆是,近代的若望.曼(Don John Main OSB)提倡使用基督徒的「咒語」(mantra)[1],他說這是若望伽仙從第四世紀流傳下來的[2]!
瑪竇.麥傑翠克(Matthew McGettrick OCD)主張聖十字若望和夏曼(Chapman)院長是默觀祈禱的前驅[3],不過西略.潘寧頓(Basil Pennington OCSO)說,《不知之雲》和《伽仙的講道集》是歸心祈禱的基礎[4],來自東正教傳統的修持「耶穌禱文」,也受到廣泛的倡導[5]。我認為還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教會內許多這類運動的興起,乃由於非基督宗教上師的出現和教導。
本文僅限於牧靈方面的問題,其用意是要答覆那些經引介使用默觀祈禱法的人,他們所體驗到的困難。有些人想知道這對他們是否算是最好的祈禱方式。有些人感到開始時好得很,但到了後來卻不再是這樣。還有一些人非常納悶,有時候,他究竟是不是在祈禱,或其實什麼也沒做,或只不過是放鬆放鬆而已。自我超越的愛(Self-transcending love)──倘若剛開始時有的話──彷彿已經死寂幻滅。在此有個辨識上的基本問題,本文中我願專題探討這一點,辨識一個人何時適宜習慣地運用一種默觀祈禱的方法。
「習慣地」這個語詞是很重要的;我不難承認,任何特定的祈禱時期,都可能呈顯出一連串短暫的默觀,或者也有可能,在人生的某些時候,默觀祈禱是人願意用在個人祈禱上的適當時期。今日出現的問題是人們獲得如此的印象,認為默觀祈禱的技巧必須加以習慣地運用。換句話說,他們把默觀祈禱和可學習的祈禱方法劃上等號,就好像教人唸玫瑰經,或如何修行默想。在基督徒的傳統中,事情並非如此簡單。
從默想到默觀祈禱 »跳至: